汪小亭(1906~1970年),名松,江西樂平人。
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民國“珠山八友”汪野亭之子。1923年隨父習畫,早期畫風酷似其父,尤善瓷畫。
構圖疏淡空靈,設色以淡赭、淺綠二色為主。畫面簡潔明快、恬淡秀雅。
20世紀40年代中期與王曉帆、陸云山、徐天梅等,曾獲得珠山“八小名家”的美譽。
汪小亭在抗戰時期長期逃難在外,四處奔波。抗戰勝利前夕回到家鄉樂平村,以畫謀生,爾后畫風大變,常以禿筆作畫,用粗獷而堅硬的線條勾勒棱角分明的造型取勢,筆力厚實雄健,灑脫奔放。善作奇山異石,意境蒼潤,深厚雄強。
本套粉彩《四季山水》扇形瓷板畫共4幅包括:《湖天春色圖》《溪山煙雨圖》《秋山紅樹圖》《野渡無人舟自橫圖》,為福建浦城陶默齋珍藏。胎體厚重,釉色清亮,顯示出他畫風的個人特色。汪小亭的傳世作品較少,此套瓷板畫尤顯珍貴。
《湖天春色圖》春景,呈現一派宜人春色。畫上長27厘米,下長15.2厘米,高17.3厘米。此圖以平遠兼深遠布局,構圖簡明,運筆流暢,灑脫自如。畫面小溪右岸,幾株蒼勁的楓樹長在石磯草坪上,樹后茅房半藏半露,屋背小樹簇擁,濃蔭一片。山腳下一排樹木,樹林中錯落幾戶人家,岸邊停泊幾舟。左上方小溪中泊一漁舟。下面是大小石塊相連的山腳,山腳下溪水,左前方一座小橋,橋下流水潺潺,橋上一長者策杖而行,似訪友歸來。畫上題款云:“湖天春色,傳芳平山堂人,汪小亭,”下鈐朱文“亭”印。此圖設色蒼潤淡雅而古樸,氣韻平和,既表現出春天的盎然生機,令人奮發向上;又蘊含溫潤儒雅的氣韻,渾樸厚重,是不可多的佳作。
《溪山煙雨圖》夏景,賦色凸顯了汪小亭深厚的藝術造詣和獨特的藝術魅力。畫上長27.7厘米,下長13.8厘米,高17.4厘米,雖是小品,卻能小中見大。全圖以畫山石為主,布局簡明,意韻清朗疏淡,山水氣勢宏大。該瓷板繪一彎溪水,半山處一茅屋西墻上可見一窗,二童子伏案讀書,一老者佇立屋外,賞景吟詩,丹楓如火,繁盛熱烈,山腰云霧繚繞,幾只飛燕歡快地掠過半山腰;小溪對岸西北上方遠峰林立,有的被夕陽染紅;山腰間之塢內杉木成行,煙云乍起,水口處涌出一道奔瀉而下的溪流,激起層層波紋;山岡背后東北上方是一座高大陡峭的山崖,半山腰間亦見煙霧迷蒙,頂端遙見一些小樹,江南水鄉的景色躍然瓷板上,整幅畫面動靜結合,詩情畫意引人遐思。畫上題款云:“溪山煙雨,汪松氏作”,下鈐朱文“亭”印。此圖山體內部結構多作披麻兼斧劈皴勾勒,用濃重濕筆以粗闊而略帶弧形的長短線條皴之,以干枯淡筆擦之,山石整體形象顯外剛而內柔,極富內涵。
《秋山紅樹圖》,畫上長27.5厘米,下長13.8厘米,高17厘米,畫面中心是一條溪澗,澗水西流復東,呈“之”字形。河水清且漣漪。河的中央一條船正咿呀東渡,劃破晨空的寧靜,驚飛了一群宿鳥。天空已是“曙色才浸蘸暈霞”,美好的秋天的早晨已經開始。船上坐了兩位黎明即起的老農,他們在興致勃勃地談論。前邊的一位在指指點點說得有聲有色,后邊的一位則聽得津津有味。小河兩岸林木茂密。兩岸秋山,紅翠相間,輝光耀眼,溪岸上下,道路盤曲,村墟草舍,錯落有致。畫上題款云:“秋山紅樹,傳芳平山堂,汪松寫”,下鈐朱文“亭”印。此畫筆健墨重,皴法遒勁,蒼莽蔥郁,氣勢雄偉;秋樹紅葉則以朱膘、赭石參差點染,又以淡墨和石綠間色襯托,嫣紅翠綠,鮮明和諧,顯得特別的燦爛生動。
《野渡無人舟自橫圖》冬景,畫天寒歲暮之景象。畫上長27.5厘米,下長13.8厘米,高17.2厘米。此圖具簡潔空靈之美,虛實相生,江水茫茫,下部坡坨斷續,野樹參差。左下方停泊一條小漁舟,得江南河汊野趣。右方山腳下一排樹木,群巒疊嶂,白云縹緲。無行人于途,色調冷峻,有空曠清寂之感。構圖層次分明,簡樸平實,筆力堅實、流暢,山石用短披麻皴勾畫,邊皴邊擦,筆致酣暢。畫樹多以形狀各異的點作葉,或濃或淡,疏密相間,配搭和諧。樹姿錯落有致,自然美觀,顯示作者精巧的布局。畫面氣息純樸而不失韻味,平淡而含簡遠。畫面自題款云:“野渡無人舟自橫,仿烏目山人法,汪松”,下鈐朱文“亭”印。畫面淡彩烘染,明暗妙成,水光云氣自生,頗有生意。色調和諧,明快清爽。
汪小亭粉彩《四季山水》扇形瓷板畫,作品極富內涵,技法嫻熟,盡其神妙,開拓出一種蒼茫潤澤的意境,實乃民國時期瓷板畫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