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冶陶、始于漢世”。 “新平”即景德鎮,在千年窯火中鑄就了“匯各地良工之精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提起景德鎮,就不得不提起瓷都。很早就享有“瓷都”美譽的景德鎮有著近兩千年陶瓷歷史,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陶瓷精英,不斷創造出精美陶瓷,在國內外有著巨大影響。
一、景德鎮陶瓷歷史文化的特征
景德鎮發展至今,與它的陶瓷歷史文化不可分割。傳承和弘揚其優秀文化,對景德鎮陶瓷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然而,景德鎮陶瓷歷史的獨特文化,都有著哪些特征呢?
1、創新不斷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動力,更是一個行業代代發展的源泉。景德鎮的每一次飛躍,無不伴隨著創新與突破。在作品上,宋代的“影青瓷”,白里泛青、瑩潤素雅。使“景德鎮” “不脛而走、天下皆聞”。元代的青花和釉里紅,結束了我國素燒的歷史。還有明清先后創燒的斗彩、五彩、粉彩、郎窯紅、祭紅等一系列名瓷。在技術上,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催生了我國早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官搭名窯”的制度,促進了名窯較快的發展。正是這種創新精神,使景德鎮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成為中國陶瓷生產與藝術中心。
2、兼容開放
景德鎮之所以歷千年而不衰,一個重要原因是門戶開放、兼收并蓄。南宋時期,北方連年戰亂,大批陶工紛紛南遷躲避戰禍,景德鎮用海納百川的胸懷接納了他們,幫助他們融入陶瓷生產,有效地將“流民”災難化弊為利成為人力資源。元代時引進波斯青花釉原料,清康熙年間引進琺瑯彩料,并借鑒西方油畫技巧。同時,取他人之長,把龍窯、葫蘆窯的特點與北方的饅頭窯的優點結合起來,創建了鎮窯。在貿易方面,明清時期就在全國各地開拓了市場,并使景德鎮瓷“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3、和美圓融
朱熹曾說“凡有形象者,即器也,所以為是器之理者,則道也”。景德鎮的陶瓷從器型和內容上看,大多寄托了人們的思想和愿望,反映了人民追求和諧、崇尚和美的人生價值取向。福、祿、壽“三星”為題材,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的向往。龍、風、鶴為題材,生動體現了人們對友善、祥瑞的追求;以松、竹、蘭、梅、菊為題材,委婉傳遞了人們對剛正不阿的氣節和出淤泥而不染品格的肯定和贊美。宗教一直是人類豐富的價值觀源泉。景德鎮陶瓷通過觀音、菩薩、耶穌、張飛、關羽等一系列人物畫畫和動作,巧妙弘揚了宗教和儒家思想,把因果輪回、普度眾生、博愛平等以及忠、孝、仁、義等思想直觀而又形象地表現出來。
二、消除景德鎮陶瓷產業弊端,積極發展景德鎮陶瓷的又一次飛躍
景德鎮曾經的輝煌不能代表現在,更不能昭示未來。除了景德鎮在不斷發展外,國內其他陶瓷產區也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廣東佛山、山東淄博、福建德化、河南禹州等地。陶瓷產業搞的紅紅火火。陶瓷行業的競爭也日漸升溫,現如今景德鎮陶瓷產業所存在的弊端也將影響景德鎮陶瓷未來的發展。
1、創新概念差,抄襲理念強
創作一幅好的作品除了需要扎實的功底之外,還要有突發的靈感。在古代,我們偉大的前輩們,想要創作一幅作品時,不是拿起筆就可以畫得出來的。首先心中就要有一幅好的藍圖,以前,沒有現在這么多的資料,只有在大自然中尋找靈感。所畫之物也是畫師心中對大自然的熱愛、生活的寫照、心情的抒發。而在科技發達的現在,書法資料一大堆,就形成景德鎮瓷藝人作畫很少去寫生,都從書中稍微改動,有的甚至直接復制,形成了一股抄襲畫風。就第一屆陶瓷博覽會以來,不乏有不少好的作品展示出來,可一旦出來了,很多相類似的作品,就如同雨后春筍般一個一個冒出來。
2、門戶觀念重,學藝不正式
“陶瓷世家”標志著一個家族一代又一代對陶瓷的沿襲,也代表著一個個畫風的創新和傳承。但也有一些師傅對待自己的作品制作過程都有所保留,都懼怕自己的手藝傳了出去,砸了自己的飯碗。 “有了徒弟,沒了師傅”的觀念嚴重,留一手不教全面的普遍存在。景德鎮學藝大多都是要拜師,沒有學校的正式化、系統化、全面化。有的甚至自己都學藝未精,用錯誤的方式引導著自己的學生,使想學藝的人走了許多彎路。
3、文化漸退化,利益放首位
景德鎮陶瓷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瓷業習俗上,拜窯火仙師,拜瓷土神,中秋燒“太平窯”,元宵節扎“瓷龍”等,都反映了景德鎮人民對師長的推崇、對和平的向往、對自然的敬畏。現在,景德鎮的建設已規模化,燒“太平窯”的現象已看不見了,拜窯火仙師,拜瓷土神,也不見有過。依稀只記得一群小伙伴在母親河旁自己搭著小小的“太平窯”,在旁邊歡快的跳著的情景。這些習俗感覺在慢慢淡化著。
改革開放20世界90年代初,全國經濟回升。景德鎮陶瓷的聲譽響徹國內外,吸引了不少收藏陶瓷的愛好者,這也引起了不少商家的注意。于是,帶動了一批批跑陶瓷展會的熱潮。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許多不懂陶瓷的也加入進來。憑著三寸巧舌,以次充好,胡吹亂噓。沖著景德鎮對外的名聲,都營銷得很好。但,這也給如今的市場發展埋下了不利的影響。
三、積極推動陶瓷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宣傳
要讓世人更多地了解景德鎮寶貴的陶瓷歷史文化遺產,并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就必須挖掘它、利用它、宣傳它。
1、進一步細化陶瓷文化理論研究景德鎮的陶瓷歷史文化不僅反映了自然界、人類社會的美麗和諧,還反映了不同時期人們的哲學思想,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改革發展的今天,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目標導向和構建功能。要組織動員文化屆、學術屆、企業屆、政府和社會團體中的研究人員。從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角度,細化對陶瓷歷史文化的挖掘、解析、提煉和歸納。要為陶瓷文化研究工作者提供發布信息、相互交流和推廣研究成果的媒介,使之成為當代瓷都和諧精神的重要方式。
2、進一步強化陶瓷遺址的開發與保護
珠山御窯、湖田民窯、麗陽陶瓷山、高嶺土瓷礦等遺址是體現景德鎮悠久陶瓷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這些遺址中既有物質形態的“有行”遺產,如文物、古跡,又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民俗、禮儀、節慶、傳說、制瓷工藝技能等。要以創建全省、全國文明城市為主抓手,進一步規劃好陶瓷文化保護區,啟動陶瓷文化保護工程,守望住景德鎮人民的精神家園。同時,要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蘊藏在民間的鮮活故事、瓷業習俗、制瓷理念和工藝,積極打造陶瓷文化新景點、新亮點,有效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高陶瓷歷史文化對當代瓷都人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把景德鎮的城市魅力彰顯得更加鮮明。
3、進一步優化陶瓷歷史文化的傳播形式
傳承景德鎮陶瓷歷史文化精髓,加快當代和諧瓷都建設,文化、新聞、出版、文聯、社聯等部門都要承擔起責任。要創造條件整合現有各類陶瓷博物館的資源,豐富其藏品和展品,推動國內外巡展;要通過小說、詩詞、歌曲、影視、戲劇等文學藝術形成,以及現代傳媒體系,展示陶瓷歷史文化個性和積極意義,提升陶瓷文化的時代精神;要致力于推動陶瓷歷史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培育新的文化業態,不斷提高陶瓷文化生產和傳播的社會效益。
4、進一步深化青少年的陶瓷歷史文化教育
景德鎮在世界的知名度是伴隨著它在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所做出的貢獻而逐步擴大和提高的。教育和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景德鎮的陶瓷歷史文化,對于增強其自豪感,培育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是十分有益的。因此,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大做強全國青少年陶藝基地,經常組織青少年開展陶藝實踐活動;精心編寫通俗易懂的景德鎮陶藝文化鄉土教材,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青少年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和責任意識,從而更好地擔當起創造景德鎮美好明天的歷史重任。
事物總是與時俱進,陶瓷發展日新月異。經過千年窯火的提煉,景德鎮迎來一次又一次的飛躍。但與歷史的輝煌相比,與發達地區的發展步伐相比相對遲緩。所以,我們要用景德鎮先人“碎石成泥,泥做火燒;欲成大器,執著千年”的精神,加快步伐,重振雄風,展現魅力“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