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国产综合_日本va在线_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梅瓶

  梅瓶是古陶瓷中的一種常見瓶式。其形小口、短頸、豐肩、脛部漸內收、淺圈足,有的帶蓋,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體修長,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麗,清朝以后被稱為梅瓶。

  梅瓶因其造型的修長優美,被認為天下第一器型,因此一直被沿用到現在。無論從造型還是到裝飾,其無不表現出古代漢族工匠的才能和智慧,還有他們那樸實無華的藝術語言。

梅瓶

  如果拿出紙筆,讓你畫出腦海中“瓷器”的模樣,相信大多數人都會畫出上圖的形式,這便是梅瓶的經典之處,甚至能稱作“瓷瓶”的代名詞。

目錄

梅瓶為什么叫梅瓶

  梅瓶名字的由來:梅瓶的名字出現的比較晚,據民國許之衡所著《飲流齋說瓷》中記載“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于足則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追根溯源,在宋人袁文寫的《甕牖閑評》中有“今人盛酒大瓶謂之京瓶”,所謂京瓶就是經瓶。

  梅瓶與經瓶有著一段歷史淵源,而經瓶名字的由來又和講經制度有關。經筵是中國古代帝王為講經論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它始于漢代,在宋代正式制度化,為元、明、清歷代所沿襲。在講經結束之后,皇帝總要設宴款待講師及參與這一活動的眾多官員,以示君臣互學、團結友善的氣氛。筵在古代是一種坐墊,所以座位稱筵,由于講經活動最后一項是酒宴,所以,講經的筵席到后來成為了酒宴的代名詞,而形成了一種關于酒的行為文化。講經制度及講筵制度也就是經筵制度,派生出了講筵用酒,這種專盛講筵用酒的酒瓶就有了一個特殊名字,即經瓶。

  到了近代由于種種原因經筵制度被廢止,然而經瓶的特殊造型備受文人士大夫所青睞而被用來插花。梅干的那種瘦骨嶙峋配以造型婀娜的經瓶更顯得韻味無窮,因而被冠以另一個更詩意化的名字——梅瓶。久而久之,“經瓶”反而被人們淡忘了。

梅瓶的出現與演變

  梅瓶和其他器物一樣,都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梅瓶起源于中國北方,它的出現與宋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游牧民族豪放、粗獷的性格和豐富的想象力才使梅瓶得以出現,并在宋、遼、金、元這個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逐漸南傳。經過明、清兩代,直到清末期“梅瓶”這個被文人冠以的美譽,才成為現代人們對這種器物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稱謂。

  契丹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一支,后因經濟發展建城而居,乘著當時五代之亂,搶奪漢人,引起契丹內部分化,一部分契丹族人積極學習漢文化,模仿漢族的統治方法逐漸進入了初級文明的階段。契丹人通過向漢族工匠學習,逐漸掌握了制瓷技術。但是,由于契丹人長期處于“轉徙隨時,車馬為家”的生活狀態,在漢族定居狀態中演變出的陶瓷器型顯然不能滿足契丹人的需要,于是契丹人結合自身需要生產出一種儲水器,也就是現代陶瓷界所稱的“雞腿瓶”。雞腿瓶細高如雞腿,小口、短頸、圓肩、收腹、上粗下細,周身布滿弦紋。在遼代墓葬中的壁畫上,可以清晰看到契丹人使用雞腿瓶的畫面。雞腿瓶在出現之初是為了方便契丹人運輸和儲藏水的工具,因此,雞腿瓶在造型上設計的稍顯倒梯形,其口部為短頸且出水處比頸部較粗,這樣在頸部系結就不會脫落,腰部的倒梯形可以使套在上面的帶扣越套越緊。修長的瓶身也符合人們背水的需要,小口裝水不容易灑,豐盈的肩部盛水更多。

  隨著契丹人筑城定居,遼代的契丹人從以漁獵為生的游牧生活漸漸開始適應定居生活,前面提到契丹人往往根據自己的生活需要生產陶瓷用具,如仿照革囊造型制作馬鐙壺,這時期的雞腿瓶開始向擴肩、腹部細長方向演變。

  通過遼代墓葬壁畫可以看出這一時期雞腿瓶與梅瓶是同時存在的,遼道宗大安九年(1093年)的張文藻夫妻合葬墓中的壁畫,反映了這一事實。這幅童嬉圖,主要為茶道內容,畫面中心的桌子上擺著一件短腹梅瓶,在桌下的矮幾上擺放著一件腹部修長的雞腿瓶,這兩支瓶子都用泥封口,可以看出當時的雞腿瓶已經分為長腹和短腹兩種裝酒的酒瓶,且短腹的梅瓶可以放在桌案上。從這幅畫可以得出兩個很重要的信息,也是前面提到的內容,第一,為什么短腹的梅瓶可以擺上桌案,而長腹的雞腿瓶不能呢?因為這時遼代的貴族已經擺脫了席地而坐的起居習慣,轉而使用座椅,從人坐著的視平線來觀察周圍的器物可以發現,周圍的器物只要是擺在桌上的,一般都不會比視平線高。并且從使用的角度上講,比視平線高的器物坐著使用起來并不方便。所以,在起居習慣發生變化之后,雞腿瓶就漸漸演化成了短腹的梅瓶。第二,證明了短腹梅瓶此時就是陶瓷酒具,短腹梅瓶正是該器型是酒具的最好證明,用蓋封住的瓶口符合當時釀造黃酒的習慣,考慮到該墓同時出土的兩件綠釉雞腿瓶在造型上已經與現代梅瓶造型非常接近,且瓶子里盛有棗紅色類似于酒的液體,這樣就可以得出短腹梅瓶此時已經作為酒具的結論。

梅瓶的用途

  關于梅瓶的用途,最初是作為盛酒器,有實物為證:磁州窯有一只宋代白地黑花梅瓶,瓶身書“清沽美酒”;扒村窯的一只書“醉鄉酒海”,其“酒器”的功用不言而喻;同時,在遼墓壁畫中也出現了用梅瓶插花的畫面。可見,在宋元時期,梅瓶首先是作為酒器,然后也被人們用作花瓶。梅瓶的實用功能一直沿續到元、明時期,明晚期以后逐步演化為陳設瓷。

  此外,從桂林靖江王陵的出土情況來看,大量梅瓶放置于墓室內棺槨的頭側和兩側的壁龕內,是作為墓室中辟邪消災、清平吉祥精神含義上的風水寶瓶,為鎮墓之物和隨葬品。由此觀之,梅瓶在歷史上曾經歷過多種用途:盛裝酒器、插花陳設、觀賞陳設、祭祀器物,以及皇親國戚與達官顯貴們生前玩賞的陳設品、死后隨葬和鎮墓的吉祥物。

各時期梅瓶的特點

  1、宋代梅瓶特點

  宋代的梅瓶其造型結構特點是小口、短頸、寬肩、收腹、斂足、小底,整體比例修長,形體氣勢高峭,輪廓分明,挺拔剛健。梅瓶受南北瓷窯制瓷條件的影響,宋代梅瓶出現了窯系風格的差異,這也是形成宋代梅瓶造型多樣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宋代梅瓶器型的多樣性主要表現器物的高、寬。器物的高、寬比例最能反映出器物的形態,器物形態則表現了功能要求和造型風格。北方的梅瓶普遍偏高,瓶身修長高大,并且高度變化多;南方的梅瓶則普遍矮小,尺寸相對較小,高度變化差異不大。如北宋的耀州窯刻花纏枝牡丹紋瓶,高達48,4厘米,造型優美、釉色青翠、刻花娟秀、剛勁有力。瓶身各部分比例勻稱,給人一種亭亭玉立、挺拔頎長的感受,是典型的宋代梅瓶造型,也是耀州窯鼎盛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2、元代梅瓶特點

  元代梅瓶改變了宋代梅瓶縱向發展的高挑挺拔造型的趨勢,轉變為橫向發展趨勢:肩部日益寬博、瓶身漸趨低矮、重心越來越穩定。而且后面的明清階段的發展,主要也是沿著這一趨勢在變化。元代梅瓶造型的細部特征表現為:小口外折呈平口,短頸加高上細下粗呈梯形,增大了肩部的尺寸,比宋代梅瓶更顯得渾圓豐滿,脛部也隨之增大,至足部微外撇,放置時趨于平穩,整體上顯得飽滿雄偉,與其粗獷豪放的風格相吻合。

  3、明代梅瓶特點

  明代是梅瓶燒造的高潮階段。當時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御用瓷中也包括了梅瓶造型,北京和臺北故宮都收藏有不少明代官窯和民窯燒制的青花梅瓶。從明初至明末,梅瓶的造型表現出“求大同,存小異”的程式化特點。大體上,明代梅瓶的口部渾圓厚實,多為唇口,沒有明顯的線角轉折,肩部向上抬起,線條飽滿而有力,腹部之下近于垂直狀,有的微向內收斂,足部微向外撇。

  3.1、明代早期以永樂、宣德時期的梅瓶最具有代表性,小唇口微外撇,短頸中部微束,豐肩,腹以下漸收斂,給人敦厚穩重之感。

  3.2、明代中期,正統時燒制的青花梅瓶的基本型制是:小口豐肩、長腹下收,淺寬圈足,胎體厚重。天順年問還曾出現了一種比較特殊的式樣,小口,圓唇微凸,頸部比以往的器皿明顯增高,呈內斂管狀,豐肩,下腹部內收非常明顯,使底部相對顯得變小,與上部小口相照呼應,十分相稱。

  3.3、明晚期嘉靖梅瓶中最常見的有二種,一種承襲正統、成化的小口、高頸內斂、鼓肩的式樣,然較之以往的器皿,嘉靖的肩更豐,下腹部內收部位上移。另一種梅瓶承襲宣德制品而來,淺盤口,頸部呈外侈弧線形,肩圓鼓,束脛,至底微微外侈似風尾,部分器皿的底外周呈臺階狀,器物形制較小,其高一般多在15—25厘米左右。

  4、清代梅瓶特點

  清代梅瓶打破了以實用為主的酒具,而是更趨向于賞玩的陳設器,因此,就梅瓶造型而言,清代御廠更趨向于小型化、精巧化發展。清代梅瓶,變化最明顯的為口部與肩部,口徑增大,肩部加寬且常有附加裝飾。而口徑的增加也有大小之分,肩部也有豐肩、平肩或溜肩。特別是在康熙、雍正時期,梅瓶的肩部較前更寬,由溜肩變成了平肩。

梅瓶拍賣

明永樂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

  明永樂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成交價:16866萬(香港蘇富比2011-10-05)1.68億港元刷出新紀錄

  明永樂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卉瓜果紋梅瓶成交價:1102萬(香港蘇富比1998-10-30)

  粉彩松鶴延年梅瓶成交價:1120萬(2011-06-11)

粉彩山水福(祿)鹿紋梅瓶

  粉彩山水福(祿)鹿紋梅瓶成交價:5865萬(澳門中信國際2012-12-28)

  清乾隆 松石綠地粉彩描金梅瓶成交價:667萬 (2013-06-23)

  清雍正 粉彩人物紋梅瓶成交價:529萬(2013-06-23)

  清雍正 粉彩人物紋梅瓶成交價:920萬(2013-06-23)

  明永樂 青花折枝瑞果紋梅瓶成交價:4828萬(香港蘇富比2014-04-08)

清道光 粉彩「喜上眉梢」圖梅瓶

  清道光 粉彩「喜上眉梢」梅瓶成交價:844萬(香港蘇富比2014-10-08)

  清雍正 黃地粉彩浮雕雙龍梅瓶成交價:667萬(2015-12-05)

  明永樂 青花瑞果紋梅瓶成交價:5052萬(香港佳士得2016-06-01)

滿工粉彩梅瓶

  滿工粉彩梅瓶成交價:805萬(雷納德國際2017-06-30)

  明永樂 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成交價:2766.25萬(香港蘇富比2017-10-03)

  黃地粉彩花卉紋梅瓶成交價:3,200萬(2018-01-15)

  粉彩人物故事花卉紋梅瓶成交價:418萬(2018-05-31)

梅瓶瓷器推薦

夏國安手繪滿園春色梅瓶
夏國安手繪滿園春色梅瓶

景德鎮康熙款青花釉里紅梅瓶
景德鎮康熙款青花釉里紅梅瓶

康熙款仿古青花瓷花瓶梅瓶
康熙款仿古青花瓷花瓶梅瓶

以上是“梅瓶”的全部內容,本站系口糧站,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上一篇:暫無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及用戶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權等問題,敬請告知,本站將立刻刪除。

相關文章

梅瓶

梅瓶是古陶瓷中的一種常見瓶式。其形小口、短頸、豐肩、脛部漸內收、淺圈足,有的帶蓋,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被視作天下第一器型。

天球瓶

天球瓶是受西亞文化影響極深的一種瓷器造型,始于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狀若天球,故名天球瓶。天球瓶是典型的官窯重器,其尺寸較大、器型大氣。

賞瓶

賞瓶出現于清代雍正(1723—1735年)年間,顧名思義是作為賞賜之用,是清代皇帝專門用來賞賜王公貴族、有功之臣而燒制的。

葫蘆瓶

葫蘆瓶,我國是常見的器型之一,早見于宋金時期的瓷器。葫蘆諧音“福祿”,而葫蘆瓶的器型又和漢字“吉”很相似,寓意吉祥,因此成為頗受我國人們歡迎的器型之一。

將軍罐

將軍罐為明清時期較為盛行的器型之一,因其蓋似將軍的頭盔、其形似武將巍然屹立,故而得名。明代嘉靖、萬歷時期始燒,至清順治時基本定型

觀音瓶

觀音瓶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間流行瓶式之一。器物呈撇口,頸部直短,豐肩,肩下弧線內收,至脛部以下外撇,淺圈足。瓶體秀美精巧,線條流暢。

玉壺春瓶

玉壺春瓶與梅瓶、賞瓶并稱為“瓶中三寶”,是器物美學發展史中代表性的造型。許多瓶類都是以這三種造型為母本,延伸創作出的。三種瓶型相比,玉壺春的造型為經典。清新挺俊

下一篇文章
電話/微信:136-5798-8982
南岸区| 晋州市| 那曲县| 淮滨县| 彰武县| 霍山县| 金湖县| 凌源市| 荥经县| 泰顺县| 安平县| 汕头市| 宝清县| 宁明县| 措美县| 阿拉善右旗| 盐津县| 常熟市| 溆浦县| 和硕县| 繁峙县| 正阳县| 石首市| 张北县| 虎林市| 黄山市| 阿合奇县| 海林市| 绥棱县| 龙山县| 定日县| 宜君县| 娄烦县| 太和县| 青阳县| 蓝山县| 南京市| 衡阳市| 南陵县| 吴堡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