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末釉正是我國古代鐵結晶釉中重要的品種之一,屬高溫黃釉,經高溫還原焰燒成。由于釉吐灰綠,儼如茶葉之色而故得名。釉呈失透的黃綠色,在暗綠的底色上閃出猶如茶葉細末的黃褐色細點,古樸清麗,耐人尋味。
對于茶葉末釉的稱贊,最廣為流傳的,是清末寂園叟《陶雅》中的這段文辭:“茶葉末,黃雜綠色,嬌嫩而不俗,艷于花,美如玉,最美目。”質地細膩、造型新穎、工藝精湛、釉色鮮艷。
清 茶葉末釉墨床 沈陽故宮藏
對茶葉末釉瓷器之賞,仍需從茶葉末釉本身的特點說起。茶葉末釉,總體而言,呈一種暗黃綠色,深沉凝重,極有古意。故茶葉末釉之器形,多仿古制,尤以仿青銅器為多,而無成化青花般精巧輕靈的小件。所謂“古雅幽穆”,是極傳神的表達,一來是釉色,二來是器形,所傳達出來的審美訴求,給人深刻的印象。
目錄
茶葉末釉的產生
茶葉未釉是釉中的氧化鐵、氧化鎂與硅酸化合而成的結晶,呈失透狀,黃綠摻雜,神似茶葉細末而得名。這種釉最早在唐代就開始燒制,到了明代,景德鎮御窯廠開始壟斷燒制,又稱“廠官釉”瓷。據《陶雅》所載:“茶葉末黃雜綠色,妖嬈而不俗,艷于花,美如玉”。可見此釉色瓷在明清時深得達官貴族的喜愛。由于在明代茶葉末釉瓷為皇家所壟斷,所以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僅見到清代的茶葉末釉瓷。
最初,茶葉末釉并不是一種刻意制作。唐代,在中國北方的一些燒造黑釉的窯場,窯工們因燒黑釉瓷過火而無意中燒出了茶葉末釉,一種特殊的釉色從此誕生,因而,茶葉末釉也被認為是從黑釉基礎上發展來的。
茶葉末釉的組成、燒成
茶葉末釉其實是一種高溫結晶釉,它的化學組成與黑釉相似,也是一種石灰釉。其配方為:寒水石7.5%、赭石5.8%、白土7.5%、滑石子7.5%、二灰11.32%、釉果37.74%、紫金土22.64%。它的化學組成特點是鐵高、鈣高、鎂高,鎂的含量必須在2%以上。奇妙地分布在釉層表面的茶葉細末并不是人工撒或點上去的,它是在燒制過程中自動從釉中析出的晶體,這種晶體是一種屬于輝石類型的結晶,其分子式為[Ca(Mg,Al,Fe)(Si,Al)2O6,]如果配方中鎂含量太低,就達不到這種效果。
茶葉末釉的制作要求很苛刻,除了配方要符合要求外,釉料還不宜過細,燒成溫度必須控制在1250℃~1280℃之間,以還原氣氛為主,并且冷卻速度要慢。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由于精確的配方和工藝控制很難掌握,又造成了茶葉末釉色調的多樣性,其藝術效果給人以不盡的幻想。
清光緒 茶葉末釉杏圓貫耳方壺
茶葉末釉瓷器的輝煌
古代中國,歷代王朝都有全套的祭祀制度,其中包括祭器使用的規定。自商周以來以使用銅器為主,宋朝時青瓷、白瓷以銅器造型加入,明清兩代各種顏色釉瓷成了祭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當時宮廷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喜好使用顏色釉瓷,清代宮廷甚至對各種顏色釉瓷的使用做出了身份限制。因而,明清兩代官窯非常注重顏色釉瓷的生產,窯工們學習歷代民窯經驗,借鑒前人技藝,合理配方,不惜工本運用各種工藝方法和手段,燒制出許多精美絕倫的顏色釉瓷,明清兩代是顏色釉瓷的春天,完美的茶葉末釉便出自此時。
據記載,明代御窯廠所生產的茶葉末釉,因其釉色黃潤,帶黑色或黑褐色斑點,像鱔魚的皮色,而被稱為“鱔魚黃”。《陶雅》還稱:“鱔魚皮以成化仿宋者為上。”
同樣據記載,康熙年間臧應選督造景德鎮御窯廠,其產品特征為胎釉精致。茶葉末釉品種有:鱔魚黃、蛇皮綠、黃斑點,而且均為臧窯著名釉色。然而,同樣遺憾的是,臧窯產品因缺乏底款,同樣沒有被確認的傳世品。
雍正、乾隆年間,唐英督陶景德鎮御窯廠,期間致力于陶瓷工藝的開發和研究——對原料精選細淘;反復試驗,掌握了制坯胎、釉汁的合理配方和燒成條件;并且對成型、燒制、彩繪等進行專業分工;還改進施釉方法,器物內部采用蕩釉法,外部用一端蒙著紗布的小竹管蘸釉吹到坯胎上的吹釉法,這種方法有方向性和靈活性的優點,克服了蘸釉時造成的釉面不勻、不平和易破等缺陷。因而,雍正、乾隆兩朝的茶葉末釉器瓷胎精細純凈,釉色溫潤純正,造型規整,裝飾精致美觀,代表了茶葉末釉器制作技術的最高水平。
據《陶成紀事碑記》記載,唐英仿明代廠官窯,成功地創燒出了廠官釉。廠官釉品種有:鱔魚黃、蛇皮綠、黃斑點。此時的茶葉末釉常見器型以各式爐、罐、瓶、壺類的琢器陳設器為主,很少有盤、碗之類。雍正制品,釉色多偏黃,露胎處多呈鐵褐色,多有茶無末,器底有雍正“四字”或“六字”篆書款;乾隆制品,釉色多偏綠,釉質較雍正時更細膩,多有茶有末,器底多為乾隆“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蟹甲青荸薺瓶
雍正、乾隆時期的茶葉末釉除了廠官釉,還有一種因其顏色類似剛出海的螃蟹而得名的“蟹甲青釉”。蟹甲青釉也是以鐵為呈色劑的高溫釉,其釉面光澤性較強,在光線照射下閃著云母片似的五色暈光,與廠官釉有較大的區別,“色如窯變,如碧玉,光彩中斑駁古雅”,似為唐英記載中的“油綠釉”。
由于茶葉末釉具有青銅器的沉著色調,在乾隆時有被用來仿古銅彩釉,其造型、施彩皆有古銅器之神韻。乾隆以后,茶葉末釉繼續流行,但精品甚少,其中以咸豐制品為佳,產品追求雍正、乾隆古樸典雅風格。
茶葉末釉瓷器特點
茶葉末釉屬于無光釉,釉面平和,不喧鬧、不張揚,如同中國玉給人以強烈的溫潤之感。《陶雅》記載:“茶葉末,黃雜綠色,嬌嬈而不俗,艷于花,美如玉,范為瓶,最養目。”
茶葉末釉的釉色介于黃色與綠色之間,這種顏色加上無光釉的朦朧,那份神秘、那份柔和是怎么也說不明、道不白的。
茶葉末釉因其表面的茶葉細末而得名,而茶葉細末是燒制過程中自然產生的結晶。結晶的形狀、密集狀況因燒成升溫、降溫方式不同而產生不同釉面效果。在暗綠色底釉中閃耀的星星點點質樸、深沉、不做作,就好像大自然賦予一般給人以耐人尋味之美感。坯土差異、釉料組成、燒成氣氛、升降溫方式、燒成溫度等種種組成的復雜性、多樣的變化性又給茶葉末釉增添了豐富多變的色澤變化,這也是茶葉末釉神奇和吸引人的地方。
茶葉末釉原是燒成缺陷,然而中國古代窯工敏銳地發現其中蘊藏著的魅力,以其勤勞和智慧,掌握釉料配方和燒成技術,創造出了這種極富裝飾性的特殊顏色釉品種。茶葉末釉的美不在于雕飾與華麗,而在于純凈和古樸。少人工匠意、富天然韻致的茶葉末釉體現了中國藝術的含蓄與高雅,它的韻律之美讓人回味無窮。
茶葉末瓷器鑒定技巧
據文獻記載,廠官釉是雍正時唐英仿明代廠官釉新發明的品種。清代廠官釉分為三個品種:鱔魚黃、蛇皮綠和黃斑點。廠官釉顏色偏青的俗稱“鱔魚青”,即“蛇皮綠”;顏色偏黃的應是“鱔魚黃”,而黃色中多斑點的應是“黃斑點”。
廠官釉總體風格是雍正、乾隆時做工精細;嘉慶、道光時胎體厚重,略顯笨拙;咸豐時回光返照;咸豐以后漸入尾聲,黃絲紋多呈姜黃色。清末民國時有仿前朝官窯產品的,除景德鎮仿品外,山東淄博亦產此種釉料,但山東產品胎質疏松,呈黃白色,非細瓷白胎,敲擊時聲音不如瓷胎清脆。現代景德鎮仿官窯產品很有水平,也十分精細,并且多刻官款,但缺點是過于精細,且多有作舊痕跡。鱔魚黃釉色仿者不多,因燒造工藝有一定難度,偶有仿者,均仿得過于精細。古代真品卻是青中閃不規則的黃色,類似窯變,仿品則釉色十分均勻。
現代茶葉末瓷器賞析
景德鎮陶瓷茶葉末釉冬瓜壇米缸
景德鎮茶葉末釉蓮子缸水缸書畫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