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品是目前唯一一種“既能觀賞、還能把玩;既能使用,還能投資、收藏”的藝術品種。普通投資者,只要常學習、多溝通,勤比較、多觀賞,并從裝飾美、個性美、意境美、材質美等四個方面去學習鑒賞,就一定能踏上投資、收藏、鑒賞的康莊大道。
一、藝術陶瓷收藏“四步”
隨著當代陶瓷藝術品收藏市場的日漸紅火,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陶瓷藝術品投資是一種回報頗高的投資方式,但卻苦于不知如何準備?從何處入手?導致遲遲不能出手。其實,搞現當代藝術陶瓷投資收藏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樣神秘,筆者認為,普通人只要按照以下步驟去認真實踐,并長期堅持,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一步——學習篇:磨刀不誤砍柴功
要想投資、收藏成功,那么學習藝術陶瓷相關知識,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很多時候,投資是否成功,關鍵是看投資者的品位和發現的能力,而不是財富的多寡。普通人若想進行陶瓷藝術品投資,需具備陶瓷應有的基本鑒賞知識。要做一名勤奮的、謙虛的學生,認真學習一些專業基礎知識,同時,請教甚至聘請各方面的專家,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不斷提高自己的鑒賞和審美能力。
除了閱讀《中國工藝美術史》、《景德鎮陶瓷精品鑒賞》、《景德鎮中國陶瓷大師》等專業書籍外,還要對作品的工藝、造型、構圖、釉料、印鑒、題跋等進行深入研究。只有具備了這些知識,才有可能進行投資,也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第二步——練眼篇:觀千瓷而識器
投資收藏現當代藝術陶瓷,除了從書籍中學習陶瓷理論知識外,培養專業眼光,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也是關鍵的一步。而“練眼”的方法,無非就是多看、多觀察、多思考、多比較。多到大型陶瓷博物館、藝術陶瓷拍賣會、名家陶瓷展銷會、藝術博覽會上去看一看、走一走、比一比。多看頂級大師、資深教授的代表作品、藝術精品,并比較作品的異同點。
陶瓷制作的整個工藝是一個繁瑣和復雜的過程。從選料、造型、拉坯、利坯、繪瓷、上釉、燒窯等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到位,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出現瑕疵、沖口、缺足、崩裂、脫釉等毛病。藝術陶瓷投資、收藏除了查看以上工藝細節外,還應審驗顏色是否純正。如青花是否純凈幽遠,豐富潤澤;釉里紅是否紅而不俗,層次多變;釉色是否亮麗瑩透,無斑點瑕疵。精湛的工藝能確保胎釉細滑、胎骨潔白,畫面色彩鮮明,層次清晰,不失國畫的風韻。
現代藝術瓷,既要看裝飾是否與造型統一,更要看裝飾本身是否新穎和有創造性。瓷質材料的精美決定了裝飾也應是惟美的。瓷上畫面有畫家的藝術個性,好瓷、好釉、好光澤,再配上好畫,若細細觀賞更是別有一番情趣。好的瓷器裝飾品應在任何一個角度都能給人以效果的完整性,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第三步——心態篇:長線是金 短線是銀
藝術陶瓷投資、收藏者,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能盲目跟風,要慢慢地、長期地積累,形成自己的投資收藏風格和系統。正如景德鎮現當代陶瓷收藏名家張海國先生所言,投資藝術品,要服從的是自己的內心,要買自己喜歡的作品,不能抱著即時獲利的心態去做短線投機。
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的《黃山四千仞》瓷板畫
張海國先生向筆者分析說:以景德鎮的工藝美術大師為例,上世紀80年代末,普通規格作品在1000元以內,2000年代初在1萬至3萬元,而在2012年更是攀升至10萬至30萬元。演繹了“十年漲十倍”的傳奇。部分大師、教授的作品拍賣價格已近200萬元,在2009年景德鎮國際藝術陶瓷拍賣會上,中國首席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的《黃山四千仞》瓷板畫以680萬元落槌; 2010年5月,紫砂陶藝大師顧景舟創作的石瓢壺,在嘉德春拍上以1232萬元成交,刷新了中國當代藝術陶瓷單件成交價記錄。
歷史經驗表明,投資收藏時間越久,回報率越高。
第四步——市場篇:該出手時就出手
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也看了一些展覽、展銷,那么,在市場上看到自己滿意的或感興趣的,而又在自己經濟能力范圍內的作品,這時投資、收藏者就應該立即出手購藏,以免日后遺憾。
筆者的一位朋友就曾有這樣的經歷,他看中了一位名家的一個瓶子,但總感覺價格高了一點,希望等價格降下來再購藏。結果,一等幾年下來,他看中的那件作品價格非但沒有降下來,反而以每年30%的幅度上漲,且被他人捷足先登,令他追悔莫急。近,筆者在藝術陶瓷市場上了解到,一些當代名家藝術瓷作品價格正如筆者年初撰寫的《2012年藝術陶瓷市場展望》中判斷的一樣,已悄然上漲30%左右,一些大家的作品更是供不應求。
隨著市場對現當代藝術陶瓷的再認識,現當代藝術陶瓷價格會不斷走高,且沒有高,只有更高!投資、收藏者應及時出手,才能抱得“美瓷”歸。
當然,作為普通投資、收藏者,筆者建議,剛進入藝術陶瓷領域時,應從“小”開始。可以先從幾百元幾千元的小茶杯、小筆筒、小瓷盤等“小陶瓷藝術品”入手。這樣既可以練手,還可以練眼、練心,萬一投資失敗,也不至于損失慘重,給生活造成重大影響。
二、藝術陶瓷鑒賞“四美”
隨著國際知名拍賣行相繼成功開拍當代陶瓷藝術品,以及近年來的樓市、股市的政策調控,使得社會上掀起了投資收藏當代藝術陶瓷的熱潮。“投資有風險,收藏需謹慎。”對于當代藝術陶瓷,什么樣的作品才值得投資與收藏呢?筆者認為藝術陶瓷有“四美”。只有具備了“四美”的作品才值得擁有,才值得投資與收藏!
第一美——裝飾之美
裝飾好比是陶瓷美術品的“服裝”。所謂裝飾美,是說它必須依附在陶瓷形體上,并和陶瓷造型協調一致給觀者留下裝飾美感。
陶瓷評論家陳雨前教授認為,裝飾就是對被裝飾主體進行美化加工,使被裝飾主體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其基本要素包括裝飾形象、裝飾結構、裝飾色彩、材質與表層處理等。裝飾的藝術形式主要有繪畫形式、圖案形式、繪畫與圖案相結合的形式等三種。陶瓷的裝飾技法有坯的裝飾、釉的裝飾和彩的裝飾三種。
裝飾美包括器型和繪畫(上釉)兩個方面,目前,陶瓷器型從種類上分有瓷板、瓷盤、四方瓷瓶等平面造型;瓶、罐、缸、壇等立體造型。
對于陶瓷投資者來說,要觀察繪畫是否根據器皿,隨類賦彩、因器施畫;是否體現了獨一無二的審美要素,如瓷瓶的頸部、肩部、腰部等是否都有不同的變化?再如,陶瓷有高矮、胖瘦、方圓、平直、彎曲等方面的差異,不同的器型,是否設計裝飾了不同的畫面?使人物、山水、花鳥等裝飾物象各有所歸。
此外,和諧之美、平衡之美、力度之美、韻律之美,也是衡量陶瓷藝術品裝飾美的審美法則。
陶瓷的藝術美盡管通過整個作品來體現,但裝飾是關鍵,是能體現藝術家的藝術技巧、功底、水平、修養以及審美追求。
第二美——個性之美
個性就是說,陶瓷藝術家要創造有自己藝術個性、藝術風格的作品,而不能千人一面,人云亦云,從而體現出藝術家的個性之美。
當代陶瓷藝術大師,不僅創作了許多美輪美奐的陶瓷藝術精品,還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形成了旗幟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如劉遠長豐富了瓷雕藝術的題材,在表現手法上由寫實到寫意,采用夸張、變形等藝術手法,使作品更具個性:寧勤征創新了青花色釉綜合裝飾、現代刷花山水、高溫亞光顏色釉裝飾、高溫中華紅顏色釉;黃賣九創新了青花分水寫意法和半刀泥陶瓷刻花技藝;秦錫麟創新了現代民間青花和現代陶藝;徐慶庚創新了粉彩藝術;楊蘇明創新了捏雕藝術;賴德全創新了釉上珍珠彩;李文躍創新了墨彩描金特種工藝;李菊生創新了高溫顏色釉裝飾;劉平、徐亞鳳創新了水點桃花;戚培才創新了手指瓷畫;舒惠娟創新了無光粉彩;涂金水創新了瓷雕二次燒成法……
這些體現藝術家個性之美的作品,藝術價值高、觀賞性好,代表性強,是收藏投資首選。
第三美——意境之美
吳冠中先生說:“技術是基礎,意境很重要。” 邵大箴先生在《藝術格調》藝術中講:“藝術品精神內涵的容量和深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一件作品的優劣”。 所謂意境指的就是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情畫意。
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陶瓷藝術家吸收借鑒中國畫的繪畫手法和審美觀,注重意境的營造,集中了現實生活中美的精華,充分通過畫面反映出生活中能喚起美好情感的特征,往往能引起觀者美感與共鳴。
如景德鎮首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先生就很講究作品的意境。1991年他的水墨《天游峰》瓷板畫,畫面上天游峰聳立,游
人在峭壁中彎曲的山道上攀登,而作者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的“秋高氣爽上天游”之一語雙關的畫題,既說明了季節,又點名了地點。好一幅富有秋游登山情趣的場景映入眼前,使人產生聯想,恰似有一股上天游覽的浪漫氣息,使得瓷板畫更富有詩情畫意。
第四美——材質之美
陶瓷藝術品屬于工藝美術范疇,它與國畫及油畫等藝術品相比,顯著的特征就是具有材質美。一件陶瓷制作,有幾十道工藝,用宋應星的話說:“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陶瓷被稱作“火的藝術”,這是它的實質所在,一切工藝過程和技藝手段后都得經受火的淬煉。“成如容易卻艱辛”,只有全部完滿通過每道工序,才可能生產出優質的成品,可以說,一件工藝性完美的陶瓷藝術作品的確來之不易。
因此,投資收藏藝術陶瓷,首先就要考察器皿是否具有材質美的特征。比如說景德鎮陶瓷具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馨”的材質特色,即“白如玉”指瓷質白度;“薄如紙”指瓷胎厚度;“明如鏡”指釉質透明度和滋潤感;“聲如磬”指瓷質的音樂感。在工藝上陶瓷藝術品已具備了相當高的水平,材質本身就能給觀者帶來美的享受。
三、結束語
陶瓷藝術品以其精巧的裝飾美、夢幻的意境美、陶藝的個性美、獨特的材質美,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并逐漸成為人們投資收藏的首選。作為普通投資者,只要按照收藏四個步驟和鑒賞四種審美角度,勤比較、多觀賞、勇實踐、善學習,就一定能揭開“現代陶瓷藝術品投資、鑒賞”的神秘面紗,踏上投資、收藏、鑒賞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