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瓶是由玉壺春瓶演變而來,傳世品基本形制相同,均為撇口、細長頸、圓腹、圈足。從器形上看,賞瓶外形優美、線條柔和、比例勻稱,適合在上面繪畫各種紋飾,而且也易于用手把握觀賞。其肩部凸起的兩道弦紋,加強了賞瓶的曲線美。
玉壺春瓶又叫玉壺春壺,它是一種撇口、細頸、垂腹、圈足,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子造型,是中國古代陶瓷器物中特有的一種造型,可以說是自成體系。自唐宋開始,歷代各地窯廠均有燒制。最初這種形狀由寺院里的凈水瓶演變而來,弧度柔和多變,輪廓明顯。
賞瓶的特點
賞瓶出現于清代雍正(1723—1735年)年間,顧名思義是作為賞賜之用,是清代皇帝專門用來賞賜王公貴族、有功之臣而燒制的。當時的統治者為了鼓勵各級官員在吏治中清正廉明,精心設計、專門創燒了這種瓷瓶,用以賞賜官吏。
賞瓶以其外形秀美、線條柔和、比例協調、落落大方而受到自清以來及至今日的人們包括清代歷代帝王的喜愛,成為人們最愛收藏的器形之一。有人認為,賞瓶是清代中期以后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器形,可見其在陶瓷史上的特殊地位。
賞瓶的寓意
賞瓶的紋飾最初是很講究的,一般頸部裝飾青花蕉葉紋,腹部裝飾纏枝蓮紋。“青”代表“清”,白釉即青白,是“清白”的諧音;“蓮”代表“廉”,纏枝連理即“連結”,是“廉潔”的諧音。皇帝賜這種賞瓶意在令臣下“為政清廉”,取“清廉有賞”的寓意。
賞瓶一般都比較大,而且是成對出現的,所以到了晚期和民國初期,賞瓶成為富貴人家的擺設,一是彰顯身份,二是增加生活情調。
乾隆黃地軋道洋彩折枝花卉紋玉壺春瓶
玉壺春瓶的特點
玉壺春瓶,主要的造型特點是撇口、細頸、垂腹、圈足,具體說來,就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斂或外撇。當然,每個時代燒制的玉壺春瓶也都具有自己時代的典型特征。
中國瓷器,器型眾多,大小不一,造型各異。其中有些因為代代相傳且備受歡迎,而成為有代表性的典型器皿,如玉壺春瓶。玉壺春,大概是中國瓷器史上最浪漫、最唯美的命名,而其器型線條優美柔和,頗有秀妍之氣,更讓這種器具成為從古至今眾多鑒藏家的所愛。
明永樂青花玉壺春瓶
玉壺春瓶的寓意
玉壺春瓶的寓意“玉壺”二字早已有之,指唐代的一種玉器,王昌齡詩“一片冰心在玉壺”為千古名句。而在其后面加上一個“春”字,則變成了一種陶瓷器皿,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壺,寓意高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