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陶瓷藝術的審美需求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時代的文化內涵和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
中國陶瓷藝術是世界藝術史上精彩的篇章之一。它與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以及各種文學藝術形式緊密關系、互為影響、共同繁榮,成功地造就了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唐代唐三彩,色彩絢爛,藝術高超;宋代五大名瓷,晶瑩滋潤,空前絕后;明清青花瓷,色澤鮮透,巧奪天工。還有千峰翠色的青瓷,深蘊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的宜興紫砂……這些無不是每個收藏家都夢寐以求的稀世珍品。作為一種以立體造型為基礎的綜合性藝術,陶瓷制作原本出自人類的日常生活需要。然而,隨著科技工藝的發展和人類審美意識的增強,它又從單純的日常需要中升華出來,形成獨立的藝術門類,后達到集雕塑、繪畫、書法和工藝等多門成就于一身的境地。
陶瓷的藝術美與其他造型藝術一樣,來源于自然美和生活美,來源于客觀物質世界,具有特定的社會歷史基礎。然而,它又不是原始的自然形態的美,而是經過藝術家的主觀加工,其中滲透了藝術家的美學觀點和美學思想以及藝術獨創性。因此,它比自然美、生活美更集中、更典型。
陶瓷藝術美是通過具體形象來展示自己的風姿神韻,而這種藝術形象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它可引起人的美感,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它是人對社會生活的審美判斷的集中表現,是藝術家審美意識的物化。
和諧是構成陶瓷形式美的重要原則之一。和諧體現在具有美感的陶瓷器物的造型、裝飾、色彩、肌理中。和諧并不是要求在某一件陶瓷造型上,或是多件組合的成套陶瓷造型上,都單純地表現相同性和一致性,而是由于相互對立的、矛盾著的或有差別的因素,經過設計達到一種新的結合,從而達到互動、互成的美學目標。
陶瓷藝術之美在于器型、紋飾、釉色。由于其表現手段是立體的、綜合的,因而也就是多觀點、多層次和形式異常豐富的。在那厚薄、卷舒、冷暖、瑩潤之間,不僅展示了歷代制瓷工匠們的高超藝術,也飽含著人類對美的藝術追求,反映出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人們在文化傳統、審美趣味、藝術風格等各個方面的差異與變化。
總之,宋人所體現出的是優雅秀美的藝術風格,追求輕松靈動的美感。從造型到紋飾,抒情而寫意,圖案流動率意,富于韻律。釉色多為單色釉,但其色澤恬美自然,柔和純凈,是古人尚玉,在瓷器制作上的反映。宋瓷之美,雖未唐代之恢宏氣勢,但優美高雅則過之,清麗瀟灑而不失挺秀,是不飾粉黛,洗去鉛華的自然之美。
元人在瓷器上表現出厚重和簡潔,造型概括洗練,挺拔舒暢。繪制在青花瓷上的圖案,筆意縱橫,酣暢淋漓,人物精美,氣宇昂軒,無論龍鳳麒麟,花草走獸,皆神采飛揚,極具氣勢,去掉了宋人的飄逸優雅而代之以渾厚質樸,飽滿結實的藝術效果。
中國陶瓷藝術的歷程,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工藝手段和藝術追求,反映出各自時代的工藝水準和藝術品味。“秋毛冬骨,夏陰春英”,每個時代,瓷器藝人都留下了他們心血的結晶,是留給我們的豐厚文化遺產。
陶瓷藝術,直至整個工藝美術里的諸多美感都是通過形式美顯現出來的,主要憑借視覺上的形式美如線條美、質地美、結構美等一一傳遞給受眾。
視覺美就名詞的角度而言,是容易讓人望文生義的漢語詞匯之一。通俗所說的“悅目”都可類為視覺美。陶瓷藝術中流暢的線條,樸拙的造型,峰回路轉的一個鏤空,都能讓人悅目賞心,視覺美是陶瓷藝術審美中的第一個層面。它經由視線帶來內心的沖動和情感的滿足。視覺美是陶瓷藝術的特殊目的,拋卻了這種形式上的美,陶瓷藝術可以提供知識、宣揚一種道德、服務于某種實際目的,這個時候,陶瓷還是陶瓷,但是卻已經不是藝術了。所以,形式上的視覺美是陶瓷藝術不可剝離的一層肌膚。一個好的陶瓷藝術作品首先要帶來視覺上的愉悅,要具備視覺美。
在陶瓷藝術領域里,對視覺美的反抗是隱忍的。因為陶瓷藝術不同于繪畫、文學以及其他的藝術作品,它與壺與茶融匯得難解難分。顯然的反抗就是雕塑——陶瓷雕塑。另辟蹊徑的藝術家使出渾身解數對常規的陶瓷視覺形式作了反抗,即或如此,由于受到陶瓷材質的影響,比之當代西方國家的雕塑,仍有蚍蜉與大樹之落,更毋庸說雕塑盛行的古希臘。這種熱烈的對傳統陶瓷藝術形式的反抗,隱約透露出急躁,而且顯得步履蹣跚。與康德的認識相同的是另外一種對陶瓷藝術視覺美的完善。那就是另創同舊的形式一樣明確的一種新形式。這就要談到絞泥。它在陶瓷三元色的基礎上,進行反復實驗,調制出青、灰、黃、紅、紫五種不同的顏色,使陶瓷的語言瞬間豐富,視覺美也因此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約定俗成的視覺表達存在缺憾,全盤推翻太沖動,安于現狀太被動,創造“絞泥”的過程,是對陶瓷藝術視覺美進行探索的過程,這種讓人眼前一亮的視覺美表現背后隱藏著藝術家溫厚熱情的思考。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陶瓷藝術的視覺美,與藝術家的藝術本性息息相關。藝術思想是自由奔放的,視覺美才有望豐腴斑斕。對陶瓷藝術家而言,陶瓷藝術是通向思想自由的必經之路,視覺美是藝術本性的外露。
陶瓷藝術的視覺美其實并不被視覺囿限。素器洗練,線條與造型之美首當其沖,但真正動人的還是意象。比如呂堯臣的《伏羲》,視覺上象形陰陽之合,細讀卻覺包孕宇宙,有天地之合的氣象。
陶瓷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視覺美背后隱藏著很多欲言又止的情緒,這種情緒不自覺在線條和造型中流露。陶瓷藝術的視覺美感,是藝術家內心情感涌動的某種表情,或哭或笑,圓不一式,方非一相,都是藝術本性的傾訴。好的陶瓷藝術作品在視覺美上能夠引起共鳴,作者將生命與情感存在于作品中,誰都不能視而不見。因此,視覺美不只是一種客觀的美,或者說它其實是一種主觀的美。
陶瓷藝術與雕塑藝術一樣,所表達和表現的視覺美起初都是靜止的具象的。在這一點上它們永不能和文學家、詩人相比,他們所表達的美是流動的,而且不可取證。陶瓷藝術家要將內心奔涌的情感按捺下去,以冷靜的雙手捏塑出一件作品,無論處在怎樣的激情里面。杰出的陶瓷藝術作品通常都具備一種主要的特征,那就是冷靜和沖動同在。前者是視覺上的,后者也是視覺上的,只是后者終占據心靈。這個時候,陶瓷藝術家以平和的心態展示一個偉大的沉靜的靈魂,盡管處在一切激情之中。就如倫勃朗的油畫,在直接的視覺美與藝術本性之間,藝術本性終于昭然若揭,可見其被醒目地烙于受眾腦海。
陶瓷美術是工藝美術的一種,工藝手法和技巧是它的重要屬性。因此,弄清楚各個門類的工藝過程、特點、各個門類特有的技藝及其重要意義,這是欣賞陶瓷藝術不同于欣賞其他藝術門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