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在不斷的改寫、完善的,沒有那些瓷片考古學者們怎么能知道那么多歷史記載之外的實情呢?沒有那么多帶款的殘片,又如何來驗證景德鎮宋代“供瓷”的事實呢?他們只是收集到一些殘器、殘片,完整的呢?其實早已經被販子謀利賣掉了,難道那些完整的就沒有說服力了嗎?還是我們沒有能力去認識、了解它們?值得深思。
如今市場上層出不窮的各種假貨,就僅以陶瓷為例,可以說是花樣各異,千奇百怪。
學習、學習、再學習,不要貪便宜,這年頭幾乎沒啥便宜(超底過市場30%),除非有特殊原因,市場基本透明,所以價格不會有太多差別,自己再不太懂,一般餡餅是不會砸到你頭上的!切記這年頭行家都有有走眼的可能,不早說半瓶子醋了。
在很多電視鑒寶類節目中,經常會聽到專家說的一句話就是,胎質粗雜,畫工不到代。這也是判斷瓷器真偽的重要依據,然而要想具體知道何為胎質粗松,和畫工是否粗略則需要收藏者長期的多接觸瓷器真品。多看真物件才能達到,總之一點,明清時期的瓷器,胎土淘洗的精細,尤其是康雍乾三朝,胎質潔白,堅硬。很少有很‘臟’的現象出現。
關于畫工方面,每個時期都有自己年代的風格特征,今天的做偽,往往造假者超過了這個時期的特定風格,使得穿越的情況時常出現于仿古瓷器中。要想在這些方面使自己火眼金睛,一定要多看那些真的古代陶瓷藏品,琢磨其內在特征和風格,才能避免上當。
收藏陶瓷古玩的真實感受,只有從實踐中才能學到真本領
浩瀚的歷史蘊藏著多么大的未知?我們不能以已知的觀點去衡量未來出現在面前的的器物,歷史的演變有它的規律,也有特定條件下的特殊產品,誰也不能料到,所以審視一件“新”器物都必須謹慎、客觀,先要排除近仿,再去探索它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