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瓷是我國早的白瓷之一,是唐代開始,五代時發展,宋代盛行,除白瓷外,也燒醬釉、黑定、綠定等有色瓷器。定窯瓷在元中期已停燒了。定窯的仿制,從宋到明清、民國、現代一直不斷。
定窯器形多、胎薄、釉有淚滴痕,有竹刷痕跡。在器面上有刻劃的紋飾和印壓的紋飾。紋飾線條活潑、流暢,在薄胎上的刻劃深度適中,造型輕巧而又靜雅,如龍頭凈水瓶、圓盒、蓋罐等大小十分適中,花紋非常流暢,瓷枕與其他瓷胎造型都十分精美。
鑒別定窯白釉瓷,從胎釉的角度,總結以下口訣供大家方便記憶去辨識:
1、定窯唐、宋釉的區別
唐定色灰宋發黃,宋時淚滴灰點唐。
南宋生硬北唐輕,黑定無色暗點藏。
注解
唐朝就有定窯,那時和宋早期的定窯相似釉色顯白中泛灰,有灰點,北宋時發黃,南宋時瓷較硬重,而北宋和唐時較輕,黑定幾乎無泡,黑中有灰白麻點。
2、定窯釉的老化
浮亮釉層脫不勻,釉面可見蠅翅紋。
氣泡兩層下層小,水泡在上魚籽勻。
釉像油漆下干泡,鑒別定窯眼有神。
注解
表層釉老化后的亮度和脫釉處的亮度差別大不均勻,細看可見到脫釉處像蒼蠅翅膀紋一樣的小塊塊,俗稱蠅翅紋,氣泡上層比下層的大,上層是有亮度的水泡像魚籽大小,下層是小干泡。釉面有點像油漆刷過的。有的件幾乎全是干泡。
3、定窯看口看釉
定窯芒口胎白膩,積釉淚痕黃如玉。
注解
定窯芒口就是器的口沿沒有釉,胎是白色、有牙白、赭白等等。胎和釉面細膩,有積釉淚痕呈流淌狀、黃如白中微黃的玉色。
4、綠定鑒別
緣定胎色宋白黃,宋時淚滴厚釉長。
釉綠不均南北宋,釉綠若厚大泡藏。
注解
晚唐朝時就有綠釉器,宋代綠釉定瓷胎白中泛黃,綠釉明顯不均有流淌現象,釉厚的地方淚滴較長,厚釉部位釉大泡。
5、真假定窯瓷
假定真定可辨說,真假泡兒差不多。
真定竹刷淚滴活,防品刷滴假相多。
真泡亮光難見底,防泡見底光不多。
注解
高仿得假定窯可辨認,真的定瓷泡光亮不見泡底,雖然真定釉面無賊光,防定賊光紋呆拙。泡大小稀疏差不多,但是單個的看一個泡的形狀色澤是不一樣的。
假的從泡的外層能看到泡底部,而真的是不能看到泡底的。從器件的外殼也可看出色澤是否有賊光,真的紋飾竹刷,淚滴顯活潑,假的呆板明顯有假相。
6、定瓷年代窯系原因
唐定顯白帶泛灰,白青青白早宋成。
泛白用煤北宋晚,定窯系中各一堆。
定窯瓷中有鎏金,色料銅鐵綠紅黑。
注解
唐代燒的白中泛灰,有的有灰點,白中泛青,泛青的在宋代時燒出,北宋晚期用煤燒過。定窯系是指各有窯的省仿燒的定窯器,但不能和河北曲陽的精品比。曲陽燒的為正宗,對鑲嵌的器件要看銹色及撕開的端面,這樣可以鑒別鑲嵌金屬器是真是假,定窯有鑲嵌的器品。
7、定窯各年代釉層的觀泡
定窯早期白泛青,層上大泡亮如珠。
深層布滿小實泡,大泡齊列但稀疏。
乳白牙白魚籽小,大小都有深小珠。
但比泛青泡要少,牙白層間大小出。
早期定窯器件白中泛青上層泡大而亮,深層布滿小實泡(干泡)大泡整齊而稀。乳白釉和牙白釉的泡像魚籽,也可說像小螞蟻卵,大小泡都有,小珠泡在深層。但是泛青色重的釉泡就少。
8、定窯觀泡簡句
小泡深密魚籽珠,大泡青亮齊又稀。
乳牙二白大小泡,泡少層間大小出。
9、黑定紫定篇
紫定白定泡不同,黑定紫定少泡溶。
黑紫釉少才有泡,脂掛紫金土砂行。
好似松香絞砂形,黑紫以鐵來呈色。
控溫摻鐵比列靈,定窯瓷美變無窮。
注解
定瓷分白定、黑定、紫定、綠定、藍定等。黑定和紫定是很突出的。在宋代燒成并且非常成功,都是白胎,器形很代表時代,是古瓷器中難得的。
用三四十倍的顯微鏡看,在釉薄的地方有泡,色彩深的地方幾乎看不到泡,泡大、小都有,每件器物之間也不一樣,但它們釉層下都像松香調砂一樣的霧沼沼的釉層。這要用定窯的各種特征去鑒別。但黑定紫定都是鐵燒制成的,色度和沾紫金砂土釉漿的多少,和含鐵情況有關。
10、白定、甜白、康熙分辨泡
三種泡兒一個相,胎色泡亮三種樣。
青白黃干亮分清,甜白顯干定泡亮。
康熙胎黃灰又干,釉色器底各有樣。
注解
白定、甜白、康熙瓷的泡情況差不多,但是定窯亮泡多,甜白、康熙亮泡和定窯相比要少,康熙時期的瓷器的胎和泡黃灰色,而甜白顯白和青色。當然從釉色,足型胎釉上也可以增加分辨因數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