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白釉和黑釉的成分主要差別在于鐵含量不同。白釉是鐵含量很低的高溫透明釉,釉本身沒有顏色。因為陶胚是白色的,所以看起來是白色的。在釉料中鐵含量降低到0.75%以下的情況下,涂在白色的瓷胚上,經高溫燒制后就會產生白色的釉。發現的最早的白釉是出土于東漢墓葬的白瓷器。
著名的白釉品種包括唐代的邢窯白瓷、宋代的定窯白瓷、元代景德鎮窯的卵白釉、明代的永樂甜白釉以及明清時期的德化窯象牙白釉等。
黑釉主要是以鐵為著色元素,釉中含有5%以上的鐵元素,經高溫燒制后就呈現出黑色,因此得名。早在東漢時期,越窯就已經燒制出了黑釉,但是其釉質不純。在東晉到南朝初期,浙江德清窯生產出的黑釉瓷具有光澤的釉面和漆黑的顏色。唐宋時期,由于飲茶的流行,黑釉茶碗風靡一時,黑釉瓷的制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成為傳統瓷器品種之一。